海南建筑设施价格联盟

行情低迷很多人在退出,这家苗企却加大投入成立选育中心,他们看中这条鱼的哪些前景?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2003-2005年,在老乡的带动下,众多浙江籍养殖户进入海南罗非鱼养殖业,海南罗非鱼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2005年,在种苗需求的推动下,一浙江籍老板顺势在海南创办了一个罗非鱼种苗场,向市场供应种苗。在创办之初,企业以销售水花为主,种苗的销售对象主要也是以岛内浙江老乡。


2008年,华南地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寒灾,在大部分苗企都遭受巨大损失,产能大幅下降之时,因自身亲鱼得到较好保护,这家苗企当年的种苗产销迎来了大幅增长。但在爆发性的销售业绩前,该老板并没有窃喜,老乡的生意和偶然的机遇,虽为企业的生存奠定了基础,但想持续发展,只能依靠质量和品牌。


确定了发展思路后,除了加强亲本培育,他还不断物色人才,筹备品牌化运营。2014年,随着曾先后在两大知名罗非鱼苗企就职的刘志利加盟,“品牌化”和“走出去”正式提上日程。2014年底,海南天之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天之渔)正式成立,“天之渔”品牌也正式面世,以品牌化和产销分离运营的天之渔,到现在已经运作两年半时间。未来公司发展规划如何?农财宝典特采访了海南天之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利。


海南天之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利


《农财宝典》:天之渔已经经历了两年半的发展,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刘志利:天之渔公司成立后,正赶上行业低迷的两年,包括到现在市场还是非常冷淡,回暖的迹象很微,但艰苦的这两年,对我们来说比市场顺利更为宝贵。创立一个新的品牌,是非常艰辛的事,如果市场像2014年那样火爆,就可能感觉不到,反而会让自己飘飘然。行业不顺畅,更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如何定位自己,如何去创建一个真正的行业品牌,思想认识也更务实。


越是艰难,越是能够清楚自己如何能够走下去,如果非常艰难的时刻都能强大起来了,那我们就什么就不怕了。这两年虽然艰辛,但公司也得到了不错的发展,取得了行业中相对较好的业绩,公司转型基本形成,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农财宝典》:刚才您说了天之渔定位的问题,那天之渔的定位是什么呢?


刘志利:一个公司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能够走多远,与公司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天之渔的几个核心成员,本身有自己的企业或在比较大的公司工作过,清楚公司如果定位一个是为“小家”,那就会永远停留在这样的层次,不会成为为“大家”的社会性公司。


所以天之渔成立之际,就定位一个为“大家”,要具备一定的使命感,没有这样的使命感,我们就无法真正强大起来,永远可能是一个为“小家”的企业。要成为一家有担当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具备这样的意识并为之努力,我相信最终能得到行业的认同。


《农财宝典》:您刚才所讲的东西有些抽象,请具体讲述一下你们如何能够做到在行业中取得更好的影响?


刘志利:一个企业能够在行业中取得好的影响,最终取决于你的产品是否被客户认可,是否为客户取得较好的效益。但种苗是活体生物,会因不同的情况而产生的不同问题,养殖效果也不同。作为一个种苗企业,我们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但可以把主流的方向把握好,像保证产品质量,提供更好的服务。


经过两年的发展,我们更加清楚行业需要什么样的种苗,把种苗质量提高,让客户更满意,我们就会让更多的客户认同。一个企业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不让说自己的问题。过去两年,我们虽然取得了比较好的业绩,但暴露的问题也不少,我们也深深反思这些问题,下决心努力去修正。


企业不要内部形成为自己唱赞歌的习惯,而是形成一个人人为自己公司挑刺的氛围,要有高度的危机感,树立企业永远没有做好的信念,这样企业会更容易清醒,不会堕落。


《农财宝典》:听说天之渔在建立自己的罗非鱼选育中心,现在进度如何了?


刘志利:是的,做好罗非鱼苗首先必须要有好的亲本,而这正是国内罗非鱼苗行业所缺乏的,所以我们决定进行自主亲本的选育,聘请了在罗非鱼亲本选育有着丰厚经验的李仕佳先生,来组建我们的选育中心,负责亲本选育工作。


目前,选育中心已经基本建设完毕,并且完成了基本家系的组建。预计在2019年左右,选育的亲本第一代会产生出来,但我们会先在自己的养殖基地进行试养,如果效果良好,才会在市场上大力推广。



《农财宝典》:按目前的市场反馈,2017年市场需求如何?天之渔将如何调整?


刘志利:根据现在的市场考察,市场对于罗非鱼的养殖还是比较冷淡,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罗非鱼连续两年的低迷,对养殖户的打击非常沉重。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大,很多水库不能养殖,原来的猪鸭与罗非鱼的混养模式也受到限制,部分客户也可能暂停养殖。


但大规模的养殖户则无法转型,毕竟养殖量大,罗非鱼目前还是能够比较快地解决销售问题,所以他们还是以养罗非鱼为主。但整体市场的养殖会减少,这样对于行业未必是坏事,因为产能过剩让行业步入恶性循环,去产能反而会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由于前两年的发展过快,天之渔有些工作没有做好,暴露出一些问题,所以今年我们决定进行内部整改。如鱼苗全部前期网箱标粗,提高鱼苗的雄性率,在出鱼苗的时候大量淘汰尾苗,对生产部进行每批次鱼苗质量的考核。在一年结束的时候,也根据客户的养殖出来的结果,对生产部进行考核。


《农财宝典》:行业现在发展的瓶颈已经出现,您认为表现在哪几方面呢?


刘志利:1、产量大,市场供大于求。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其他国家的养殖规模也在扩大,国际化的竞争加剧,总体竞争压力比较大。同时,出口壁垒增加,我们缺乏有竞争力的产品品牌,都是代加工形式较多,所以成品鱼价格不够好,利润空间小,甚至出现亏本的现象。


2、高温天气病害严重。因为养殖的时间较长,养殖环境恶化及不够健康的养殖模式,罗非鱼病害出现加剧现象,高温天气时病害特别严重,因为病害产生的药物残留问题,也成为了出口的障碍。


3、市场缺乏良种。苗种的整体选育滞后,真正投入的企业不多,有关科研单位没有重点去选育良种,造成整个市场缺乏良种。行业门槛低,,家庭式的苗场是行业中的主力军,这些苗场缺乏科学性的亲本选育及利用,造成苗种质量的普遍低下。但市场需求巨大,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企业更不敢投入。


4、养殖群体的老龄化 。养殖群体的老龄化,缺乏科学养鱼的力量,缺乏对新事物的认识能力,甚至排斥,没有创新,按老路子成为习惯,自己成为成功最大的阻力。


5、内销乏力。加工企业习惯于加工出口,并且加工产能过剩,国内工厂间的恶性竞争也是很严重的事情,缺乏挖掘国内消费市场的动力元素,使得这条鱼成为了外国人坐享红利的产品,我们成为了给他们打工的角色。


《农财宝典》:针对这些问题,您如何考虑的?


刘志利:针对以上问题,只有逐个突破,中国罗非鱼才能稳步发展。


1、争取合理的利润。调整养殖结构,放养量不要过大,不一定需过多的产量。引导养殖高质量的产品,形成有竞争力的国际品牌,提升国际的竞争力,形成话语权,这样才能有一个合理的好的鱼价,合理的利润空间。


2、管理出效益。现在养罗非鱼普遍存在管理肤浅,认为罗非鱼是不值得下心思去养的一条鱼。但现在出现系列的问题,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鱼养好了,才有机会赚到钱,养不好,就是好机会来了自己不一定能够抓住。


3、选择优质鱼苗和饲料。选择苗种尽量选择市场上口碑比较好的品种,多打听,现在是信息社会,打听不是难的事情,不要一味的追求便宜。苗的成本是小成本,但影响是非常大的,否则就可能把一年的勤劳付出白白流失。饲料也一样,选择优良的饲料不是困难的事情,饲料比鱼苗更容易选择。


4、多学习多沟通。养殖不是封闭的,要与行业的同行多沟通交流,互相学习,现在行业内的公司也经常给大家提供学习的机会,端正心态,不要认为这些公司就是单纯的推广产品,实际上也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东西,有的人认真学习了,结果就不一样。


5、 加大内销。加大内销的呼声一直在响,却缺乏实际性行动,但也有一些企业或者机构在努力,像海南省罗非鱼品牌建设促进会已经联合加工厂进行内销推广,打造海南罗非鱼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形象,提高海南罗非鱼的竞争力。加工企业们也要改变惯性思维,内销和外销双管齐下,随着中国发展节奏变快,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也在逐渐发生改变,中国潜在的市场是非常巨大的。


改变我们的命运只能靠脑袋,以后在这个行业能够生存下来的人与企业,一定是与时俱进的个人和群体,这个行业如果变成高手的江湖,会更有希望。


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农财宝典,如转载,请按以下格式。

1.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2.作者: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李航

3.农财宝典水产版微信号:ncbd0000。

如未按上述要求转载,一律视为侵权。

投稿与报料微信: Ivyzeng116

对于上述话题,你也有话要说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发表你的真知灼见吧!

点击“大拇指”,让我感受你对我的爱!



戳原文,更有料!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