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建筑设施价格联盟

【名师讲堂】武当3式太极拳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世之所谓太极拳者,本源出于道家。古之圣真高道,俯察天地,融情山水,取法阴阳,互济水火。与自然造化同运,与山川灵机偕行,通达身心内外,周行四肢百骸。久之,可以养性修身,强骨舒筋,祛病卫真,延寿长年。此太上道祖“贵己”、“摄生”之道也。施行于外,则可以以柔克刚、凭小制大,仗义         而行侠风道骨,伏魔而显乾坤正气。其功甚大。

    武当太极拳,能使学人入拳味,引拳境。体达“形、神、意、气、俱”,“松、展、圆、活、缓”之太极拳风。即通过松弛肌体,宁静思想,抱元守一,调正呼吸,和缓动作,从而达到调心、调息、调身的三项基本要求,方可培养“三宝”精、气、神,而不伤太极,不伤太极方可安乐人生。

     如能长期坚持不懈的练习,做到本拳身诀“旋腰拧肚,摩擦两肾”,肾功能长期得到摩擦锻炼,不断赔补先天之气,对人体健康实有回春之效,有宜于肾病、前列腺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失眠健忘、和腰、腿、颈、肩部疾病,和各类妇科疾病的缓解和康复。同时有降脂靓体的塑身功效。

武当太极拳的修练宗旨是:

一、习武养德,内功外行。

二、道法自然,静者得之。

三、大道从简,守中为要。

四、拳道求实,长寿为基。

五、医道同源,意气入轨。

六、养生调摄,拳道为一。

一、玄武太极

两脚平行开立步自然站立,两脚间距与肩同宽(两脚涌泉穴的距离宜与两肩井穴同宽),保持立身中正。

要求:

①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屈膝坐胯、脚心含空、五指轻微抓地、双膝微上提。

②准备完毕,开始练功。

1、混沌天地

全身放松,意想头顶百会穴有一绳把自己吊起来(头顶悬),周身百骸自然松沉,默立三分钟。

意念中,头顶有一团祥云盘旋,意念加重,祥云越来越厚重。然后意念下降,这团祥云也开始随意念徐徐下降,从头顶开始下降,降到身体哪个部位那个部位便如沐温水一般开始放松,以此从头、肩、肘、手、胸、腰、胯、膝、足到脚心散开,意守涌泉穴,静守三分钟,重复三次,目的是训练放松入静。

2、一元复始

①身体保持中正,虚领顶劲,意念中脚心意守之气开始缓缓上升,慢慢升至腰间带脉为止,储入丹田穴,略停五秒。然后再腰胯放松,以意导气开始缓缓下降,慢慢沉到脚心涌泉穴里,略停七秒。然后意念导气又开始缓缓上升,导气入丹田,重复前一个过程,如此反复,次数不限。(简称:提气、降气,训练目的是寻找身体的重心升降。)

②接前,当又一次把气提升至丹田穴并开始意守五秒后,意念转换,意念开始向后平移集中到脊柱的命门穴上,把丹田之气如拉弓一般,缓缓拉至命门穴处,略停七秒,然后命门穴放松,意念命门之气如放箭一般射向丹田,略停五秒,注意周身放松,然后意念又一次重复向后平移,把丹田之气拉向命门,意守七秒后放松射向丹田,如此反复训练,次数不限。(简称:命门射丹田,训练目的是增强身体下意识的条件反射能力,久之训练,内力自生,属内家拳不传之秘。)

3、万法归一

身体中正不变,意想丹田之气从肚脐之左边引出,绕腰间带脉旋转,从左向右旋转36周,脊柱保持中立,意念带气犹如行星绕恒星运转一般,围绕以脊柱为中心的带脉运转。

注意:一是要保持均匀缓慢运动,从左到右36圈完成之后,再反向运行,从右到左36圈均匀缓慢运转,完毕之后,气入丹田。

二、道士出山

1、云水翻腾

保持身体中正不变,虚领顶劲,开始练功。双手从两胯旁边擦衣出手,向身前的中心线合拢,右掌前,左掌贴于右肋旁成托枪式出手。然后双手向上向左从身体的左侧划立圆撩出,至身体的前方中心线合拢,行进中变式成左掌前,右掌贴于左肋旁成托枪式出手。然后双手向上向右,从身体的右侧划立圆从下往上撩出,至身体的前方中心线合住。如此左右往复训练,次数不限。(目的通过以手带腰参与运动,最后变成以腰带动肢体等参与运动。)

2、劈波斩浪

身体中正不变,双手在身前成托枪式。右掌在前,左掌贴于右肘旁,双手向下向左划立圆从身体的左后方向体前中心线上抡劈。

动作不停顿,继续向下向右,从身体的右后方向前中心线上抡劈出去,双掌运动中变成为右掌前,左掌贴于右肘旁,如此左右反复训练,次数不限。(目的,以腰力带动手臂运动,从而达到周身劲力整齐划一。)

3、风起云涌

立身中正,虚领顶劲,双手在身前成托枪掌,左手前,右手扶按在左肘旁,身体侧转左手前探,右手下按划弧翻转成仰掌,贴右侧向右身后撩起,与肩同高,双臂成水平线约135度角,左掌前,右掌后,抽腰带臂,沉肩坠肘,手掌成仰掌向耳旁卷曲,当手掌接近耳旁时,腰肾翻转、胸腰折叠,沉肩向前压肘(俗称:先出肘后出手),右掌成下按掌向前贴着左臂从胸前中线向前抹出,同时,身体向左后侧转,左臂回抽,掌心向上。当两手掌心相对之时,左掌下沉,随腰向左旋转,左掌徐徐下落向上撩起,两臂伸直成水平线约135度角。右掌在前成俯按掌,左掌在后成托仰掌,左腰抽提向右旋转的同时向前按压,胸腹折叠,同时左臂沉肩曲肘,左掌成仰掌向左耳旁卷压,左腰向前按压之时,左臂先盖肘后出手,贴于右臂向前抹出,身体开始向右侧旋,同时右臂回抽,腰旋不停向右拧转,当两掌心相对之时,左掌继续向前抹出,右掌则下沉划弧,随腰向右旋转的同时向后撩起与肩平,两手臂成水平线135度角,左掌成俯按掌向前抹眉,右掌成托按掌在耳后托起,当右腰抽提向前向左翻卷拧转之时,右臂沉肩曲肘,右掌成仰掌向右耳卷压,重复前式,左右往复练习,次数不限。(目的,次功夫主要训练腰力的翻转卷裹,带动双肾参与运转,从而双肾得到锻炼。向前盖肘时,强调胸腰折叠,是训练太极周身圆活的不二法宝。)

三、三环套月

1、横扫千军

立身中正,虚领顶劲,双手在身前成托枪式,右手在前,左手扶按在右肘旁,以腰带臂向左旋腰,保持腰胯的中正不动,也称腰胯分离,腰拧于尽头为止,约大于45度角,双手成托枪式向左横扫,当腰力向右开始回旋拧转时,双手互换,成左手在前,右掌扶按于左肘旁,成左托枪式向右横扫,力尽转换,重复前式,左右往复练习,次数不限。(目的,以腰带手,圆转自如,久练可增手臂功力,技击目的明确。)

2、拨云见日

立身中正,虚领顶劲,双手成托枪式平托于胸前中心线,右手前,左手扶按于右肘旁,开始练习。

以腰带手向左拧旋,左手向腹前下按,右掌成俯掌向左前上方斜拨,当腰力向左旋拧到尽头开始向右抽撤回旋之时,双手互换,右掌贴左肋下按,左手成俯掌在前,力尽自然向左抽撤回旋,双手互换,左掌贴右肋下按,右手成俯掌在前,向左前方斜拨,左右往复练习,次数不限。(目的,以腰带手,化打合一,此式以训练身手的灵动性为主。)

3、移星换斗

接前式,立身中正,虚领顶劲,双手在身前成托枪掌,右手在前成俯掌,左手在后扶按于右肘旁,准备练功。

当腰力转向中正时,略有停顿,腰力变劲向右旋转,带动双臂向右平移变式,右臂沉肩坠肘,掤劲横移,左手成立掌,略带掤劲护住胸前,随着腰力向左转换旋转,右手向下沉降护住小腹,左掌向上向外裹劲竖拨,护住面门。当腰力继续向左边旋转,左手向外拧裹拨翻下划,右手同时从小腹向左向上移动,于左臂相合于左肩的略下方,左手成俯掌,左臂沉肩坠肘,右手成立掌护于左肘旁边,掤劲不丢,腰力开始向右转换旋转,左手向下沉降护住小腹,右掌向上向外裹劲竖拨,护住面门。当腰力继续向右边旋转,右手向外拧裹拨翻下划,左手同时从小腹向右向上移动与右臂相合于右肩略下方,右手成俯掌向下,沉肩坠肘,左手成立掌护于右肘旁边,双臂掤劲不丢,腰力开始向左转换旋转,双手重复前式,左右互换,次数不限。(目的,以腰带手,训练分筋错骨手法。)

四、收势

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接前式移星换斗,当腰力旋至右边力尽之时,双手臂掤紧不丢,略停于右肩略下方之时,右掌在前由俯掌变勾手,意念集中右手腕部,右五指成勾下垂。左掌不动,左臂随腰力向左旋转之中沉肩坠肘,当腰力拧至左边力尽之时,左肘下坠护住左肋成竖掌,腰力随之向中心线移动,同时左掌拧裹向外推出,成马步单鞭,双臂的开幅角度应大于90度,绝对不能成180度平直水平面,否则,掤劲丢失,没有合力。

然后,双手变俯掌向内平直合拢,与肩同宽,身体直立,两掌徐徐下按收于小腹之前。

虚领顶劲,双手如扶按墙壁一般把身体尽力抻起,脚尖点地,脚跟提起,随后震脚落地,如此三次,圆满收功。

注:此功法属武当太极正宗养身健体之功法,是修炼一切太极功夫之本源,不懂此功枉学太极矣!


+++++++++++++++

作者介绍:

冯义民,山东高密人,武当玄武派14代弟子,“武当百杰”之一、“武当武术十大名师”之榜首。现任WKF世界自由搏击联合会中国区名誉主席、海南省武术协会技术顾问、三亚市武术协会荣誉主席、四川省泸州市武术协会名誉主席、、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民警察训练学校格斗总教官,《武当》《武魂》《搏击》《中华武术》《中国体卫艺教育》等国家级武术期刊数次对其作专题报道,武林泰斗马振邦先生亲笔题词“齐鲁武林奇葩”,原办公室主任、毛主席的警卫员赵延河亲笔书赠“一代宗师,无远弗届”。自身功深技纯擅长实战,武术造诣独步江湖,尤精徒手防卫与双手刀,多次在国内外大型武术比赛中任裁判长、总裁判长、仲裁委员。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