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由的网络,爱开放的开封,爱东京梦华,爱美食小吃,爱春之清明上河,爱夏之包杨湖水,爱秋之满城黄花,爱冬之大河晚霞,更爱简约朴实宋风……欢迎加入宋都微生活,把宋都生活装进你的微信里!
苏轼与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这在民间传说中被概括演绎为苏轼与佛印和尚的种种逸闻趣事,增添了很多传奇色彩。而问题在于,苏轼与关系的密切程度。苏轼究竟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徒,他对是带有兴趣的浅尝辄止,还是根深蒂固的思想崇拜?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1、苏轼与僧人的交往情况
苏轼一生中与僧人交往无数,且其中许多人有名姓可考,有事迹可寻。对此,前人已有许多详尽论述,在此我们仅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说明。
维琳,号无畏,与苏轼是生平至交。从苏轼诗中可知,维琳与苏轼为同年生人。并且,维琳的师父怀琏禅师与苏轼及其父苏洵均有交往。杨曾文先生在《苏轼与禅僧的交游》中认为,怀琏是苏轼结识最早的著名禅师,并由此开始真正接触禅宗。因此,维琳与苏轼可以说具有一种同门情谊。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曾力排众议,邀维琳担任径山禅寺住持,改变了径山寺不接纳外来住持的传统。由此可见苏轼对维琳的信任与厚望。苏轼晚年从海南流放地归来,身患重病,气息奄奄。维琳得知后特地赶来,陪伴苏轼度过了人生的最后阶段。二人情谊之深,由此可见。
参寥子,名道潜,号参寥。苏轼诗文中常常提及这位参寥禅师,,是苏轼诗文记载最多的僧人。苏轼有首著名的《百步洪》诗,便是与参寥禅师泛舟百步洪时所作。参寥本名昙潜,苏轼在杭州时,爱其诗文,为其更名道潜。苏轼偏重参寥,大约因为参寥善诗,与苏轼同好,二人常有酬唱之作。参寥有诗句云“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为苏轼所赞。后苏轼被贬南荒,参寥遭受牵连,被责令还俗。由此也可见二人关系之密切。
了元,号佛印,即民间传说中的佛印和尚。佛印应当是最为人们熟悉的宋代禅僧之一。民间传说中演绎出了许多佛印和尚与苏轼禅机斗趣的故事,其中虽不乏夸张、传奇的内容,但在真实历史中,苏轼也的确常与佛印借助禅机佛理相互调侃谐谑,其事多见于《冷斋夜话》及时人笔记中。苏轼为人喜好幽默调侃,并且是这方面的高手,甚至常有人被苏轼的谑语弄得狼狈不堪。而佛印在这方面与苏轼的性格十分相像,并且可以说是棋逢对手,因而两人能够流传下许多逸闻趣事,供后人玩味。
通过以上几例我们可以看到,苏轼不但与僧人交往密切,甚至可以说是这个圈子中的重要成员。这些著名禅僧可以接受苏轼为其更名,以及借助行政权力对僧院事务进行干预,可见苏轼在当时的界众中具有较高的威望。事实上,早在杭州时期,苏轼就已因结交众多名僧而得到界的广泛认同。正如参寥在悼念苏轼的诗作中说:“当年吴会名友缁,尽是人天大导师。”可见苏轼与界的密切程度已经可以达到算作其门中人的地步。
2、苏轼的“居士”身份
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关于这一“居士”的含义,历来颇有争议。若能确定其为修习者的“居士”,则自然可以非常有力地证明苏轼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信徒。
“居士”原本为用语,专指在家修行的信徒。有时也指有才能而隐居不仕的世外高人。后来,一些文人士大夫为了附庸风雅,也喜欢在自己名号上加上“居士”二字。因此,单从这一名号上无法认定苏轼的徒身份。并且,居士所持戒律较为宽松,且多有可通融遮罩之处,因而从日常行为上也很难判断一个人的居士身份。即便如此,从一些历史细节上,我们还是可以见出一些端倪。首先,苏轼曾在《胜相院经藏记》中写道:“有一居士,其先蜀人。与是比丘,有大因缘。”比丘,即比丘僧,指出家僧人。将比丘与居士对举,可看做苏轼对自己居士身份认同的一个依据。另外,苏轼文《记南华长老答问》中记载,苏轼常穿衲衣,有一次为了见客在外面套上官服。他对南华长老说:“里面着衲衣,外面着公服,大似厄良为贱。”而长老回答他:“外护也少不得。”外护也为用语,指在家信众护持佛法的职责。从此段可以看出,当时的高僧也是认同苏轼作为居士的外护身份的。因此,基本可以认定,苏轼在当时是一个公认的信徒。
3、其他表现
除上述几个方面外,还有其他一些事实也可以证明苏轼的信仰。首先是苏轼对家人的影响。这点充分体现在苏轼侍妾王朝云身上。朝云是苏轼晚年的重要伴侣,曾伴随苏轼远黜岭南。朝云是一个忠实的信徒。由于她出身低微,文化水平不高,其对的信仰应当与苏轼的影响大有关系。苏轼有《朝云诗》云:“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将朝云比作天女,而以维摩诘居士自比。又有《悼朝云》诗云:“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可见,苏轼不仅将朝云视为亲密伴侣,甚至有将她看做禅中教友的倾向。
另外,从苏轼对佛法的理解程度和修习成绩上,也可看出其信仰之深。据说在苏轼临终前弥留之际,维琳禅师在他耳畔大声说:“端明宜勿忘西方!”苏轼喃喃应道:“西方不无,但个里着力不得。”可见,苏轼即便再弥留之际,依然保持着对佛理的清醒认识:一时的一念执着,并不能通往西方,甚至恰恰是与的理念相违背的。在这一点的认识上,苏轼甚至超过了身为禅宗高僧的维琳。可见苏轼对于教义的理解之深。
每日一句经典宋词
旖旎仙花解语,轻盈春柳能眠。
注:本文由“宋都微生活”聚合发布,相关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需提问,请关注“宋都微生活”主编个人微信@宋无忌(微信号songwuji168)
⊙长按或扫描以下二维码订阅宋都微生活的微信公众号songduvlif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