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人给牛过节日
比春节还热闹
跟着镜头看看
这个牛节
到底多牛
图文: 编辑:小琴台
1992年,海南大广坝水库蓄水,作为水浸区的东河镇玉道村易地搬迁到大田镇现址。在这之前,玉道村原本和东河镇玉龙村相距只有3千米,这两个村子,从古至今流传着“勒者对”,即过牛节的习俗。
玉道村和玉龙村流行的过“牛节”习俗,缘起何处,无法考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牛一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家畜。牛默默奉献,帮人们犁田耙地,使人们摆脱了繁重劳动,但要求朴质,劳动闲暇之时,自个儿跑到山坡上寻找青草吃,用不着人们特意看管,吃饱喝足了又乖乖地回来。为了让牛好好休息,得到好好款待,感谢牛一年来的辛劳之恩,玉道村和玉龙村的村民始终坚守自己的文化特色,在每年农历9月的第一个牛日(丑日)过勒者对节。
过节这一天,人们免除牛的劳役,让牛好好休息一天,不准打牛、骂牛,以定牛魂。同时,人们早早地就起来,准备过节的物品。主妇们忙着准备节日祭祀与食用的糍粑。男人们忙着杀鸡、杀猪,这一天是禁忌宰牛的。孩子们则穿着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玩耍。
清晨,人们用糍粑拌料喂牛,用酒抹牛鼻以示慰劳。太阳升起来后,人们便把已准备好的猪肉、鸡肉、糍粑和酒当供品,举行敬牛神的祭祀仪式,颂扬牛“让我们有饱饭吃”的功德,恳请牛“你尝尝你的劳动果实”,以感谢牛一年来的辛劳之恩,祈望牛畜兴旺。然后人们像过年节一样,热热闹闹地互相串门吃饭、喝酒、对歌,一醉方休。
村里放牛的孩子们,腰间系着“勃嘎”(竹子编的腰篓),把牛赶到青草长得最好的坡上放牧,然后在树林里或在山坡上用木头搭台,从“勃嘎”里拿出香喷喷的糍粑和鸡腿,一边牧牛,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节日的美食。吃不完的东西不准带回家来,要留在草坡上,寓意敬给耕牛食用,也寓意因为牛,家中富有了,不用再带回去了。
附近没有过“牛节”习俗的村子的亲戚和朋友们,接受主人的邀请,在这一天也早早地赶过来同他们一起庆贺,分享他们的喜悦并为他们祝福。
来源:东方黎族文化瑰宝
没看够?快来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