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寒食·踏青
王艺凝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这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诗,描写的是盛唐时期人们在清明前后,百姓寒食数日、最后王公贵族分烛火的习俗。这个习俗在今天已经非常少见,寒食也逐渐消失,在我们这一代的记忆里,非常遥远。
在这个清明,我们家却吃了一次非常简单的寒食,唯一的食物是妈妈的好朋友从南京带回来的青团。青团甜甜的,糯糯的,一直甜到我的心里。我仿佛看到了一千年多前的盛唐时期的寒食。这个古老相传的习俗,在当年大唐的土地上清晰地流淌。
踏青,也是中国清明节的古老习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天的烟雨打湿了芬芳的桃李。我和家人漫步在湖光岩的小径上,迷蒙的烟雨打湿了我的衣衫。“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想起宋丞相李纲被贬海南而至雷州,因李纲受湖光岩"楞严寺"当时的长老释琮之邀到湖光岩一游。
当晚,明月悬空,秋高气爽,两人在岩崖上促膝而谈。这时,湖面上折射的月光映照在狮子岭的峭壁上,展现出一幅美丽的水光山色风景画。
李纲的心情非常开朗,把被贬的内忧外患全抛脑后,欣然提笔写下"湖光岩"三个大字。
我想,也许当年的李纲,也会在每年的清明,穿行在这如云雾般的烟雨之中吧?他也许站在这烟雨古道上,吟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吧?他是否在这森森古道、粼粼湖水、沉沉暮霭中沉醉?但这一切都无法探寻了。在苍茫的历史面前,我们这些后来者,也只能在这细碎中略寻一二。
等我回过神来,烟雨已停。深山里传来几声鸟啼。树头滴下几滴残雨,在路边水洼中泛起阵阵涟漪。
水月更迭,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切都不再复返。但那朦胧的细雨,轻柔的春风,依旧吹拂在这时节里,打湿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的衣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