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仲冬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气的时间是明天 00:41:05,农历十一月初九 。古人解释大雪,“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
大雪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秦岭淮河以南,除了云南、广东和海南等长夏无冬的省份之外,绝大部分地区都进入冬季模式。黄河流域降雪频次增多,气温下降。民间有“小雪封地,大雪封河”的谚语。不过由于多年来全球暖化,华北平原上,河冰并未冻实,不宜在河流冰面上溜冰嬉戏。这个时节,黑吉两省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具有浓浓的北国风光。
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强盛的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从多年平均状况看,大雪前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由于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夜越来越长,地面温度越来越低,近地面大气长时间稳定停留,就获得与寒冷地面一样的性质,寒冷而干燥。此时若冷空气蓄之既久,其发必烈。寒冷的空气有时会像潮水般地涌来,在强冷空气前缘与暖空气交锋,往往会形成大到暴雪。
俗语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潮侵袭而降得很低,为越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另外,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还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所以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
过去老北京这个时节的主要吃食有,炙子烤肉、面茶、冻柿子、冻酸梨,还有糖炒栗子和冰糖葫芦,可能像冻酸梨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进补羊肉已成为冬季的标配,但以羊肉炖萝卜为好。中国文化强调阴阳平衡,恰到好处,这是滋补的中庸。羊肉驱寒滋补益气,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但是,吃羊肉过多,胃内易积热。萝卜为寒物,食萝卜可以祛火生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冬季常食萝卜,可以化解内热,到了春季,人就不容易上火。所以有冬吃萝卜之说。
大雪时节,北半球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我国北方过去有“大雪小雪、煮饭不息”的说法。白昼时间短到家庭主妇接连做三顿饭的忙碌程度。所以以前北方农村冬季“猫冬”,一般吃两顿饭。早睡晚起,也想达到节省粮食的目的。
冬季万物潜藏,顺应自然规律,在“藏”字上下功夫。提醒现在城市的白领,工作虽然繁忙,做不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也要尽可能适当早睡,适当晚起,爱惜身体,涵养精神,着眼于长远,努力做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配图来自网络)
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
关注新城热力微信服务号
体验掌上缴费、报修功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