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字“咖啡时光”
关注电视专栏公众平台
微信ID:YNKMCOFFEETIME
感受咖啡,就趁现在
▼
云南咖啡杯生豆大赛冠军诞生的当晚,岩烂与这幅照片一块红遍了咖啡圈。85.5455分,云南生豆有史以来的最高分, 这样的荣誉属于普洱孟连的班安咖啡和合作社的主任岩烂。
岩烂获奖感言:感谢家人,感谢天地给予的自然环境,感谢交易中心让大家看到我们边境种植的咖啡。
其中感谢天地的这句感谢词让我有些震惊,朴实的语言中充满了感恩之情,对自然的敬拜的自然流露,为什么他会这样说,为什么他的豆可以得到最高分?
探究冠军豆背后的故事,听我慢慢说来。
先来了解一下冠军豆的产地信息:
班安咖啡又称阿佤咖啡:属于典型的高海拔高原咖啡,种植于孟连县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富岩镇芒冒村阿佤山。孟连为傣族语言,表示“寻找到的一个好地方”, 与缅甸山水相连、一衣带水。
气候特点:富岩镇芒冒村阿佤山属于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86%,年平均气温17.4度
纬度:北纬22°35‘-22°32’之间
海拔:1600至1800米间
种植面积:880亩
品种:卡蒂姆
处理方式:日晒、水洗
风味:优质果酸、醇香清甜
佤族是云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又被称为住在山上的人。烂是佤族通用的名字,表示大儿子,岩则带有头人(俗称老大)的意思,不过这个头人的称谓可不是继承来的,也不是自封的,要在族人中建立了威望的人才能用。
03年从思茅林校毕业后,岩烂看到咖啡在普洱大规模种植,一想到自己寨子后面那么好的山,便萌发了回孟连县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富岩镇芒冒村阿佤山种咖啡的念头。这个说干就干的佤族汉子征得母亲的同意,在1800米海拔的村寨后山上,开始试种一亩的咖啡树,同时动员寨子里的23户族人一起种。
岩烂:当时寨子里根本不懂咖啡,我和他们一说到咖啡,大家立刻就跑了。
当时寨子里没有更多的经济来源,除了种点玉米、水稻,养点鸡猪,一年的收入只有几千元,年轻人要结婚只能外出打工挣钱,因为想在咖啡种植上好好干一番事,所以,把咖啡树交给母亲后,04年岩烂便专门跑到海南咖啡种植场打工,同时学习种植技术。这一外出便是4年。08年回到佤山结婚成家,稳定下来。这时几年前种的一亩咖啡树仅存活挂果十棵。
从小便和山林树木打交道,在大自然中摸爬滚打长大的岩烂认定佤山一定能种出好喝好卖的好咖啡,经过一番仔细考察咨询后,11年,决定再次起步,自己育苗,在1600米至1800米海拔的后山种下咖啡300亩,无钱买肥料,便全用农家肥。
三年后,咖啡长势不错,逐渐挂果,星巴克普洱分公司杯品后,给出CP认证,并愿意高出市场价一元的价格收购,得到大公司的认可,岩烂更是信心爆棚,带着咖啡到四村八寨游说乡亲们种咖啡。
岩烂:我们是个喝酒的民族,第一次请村里人喝咖啡,大家一喝就倒掉了,说不好喝。现在过年过节,我们佤族本来就习惯享受一下自己劳动之后成果,所以现在,我们酒也喝,咖啡也喝,像煮茶一样,在家煮咖啡喝。
现在阿佤山上四个寨子200多户人在岩烂的技术员指导下,种上了咖啡,成立了班安佤红咖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起加工厂,规模化营运,成为了真正的头人。
岩烂:佤族靠山而居,我们从来都尊敬山尊敬树,好多的野生樱桃树,加上咖啡园里的咖啡树,花开的时候,那才漂亮。我希望我们一年比一年好。
如果要给岩烂一个颁奖词的话:这是一个真正的佤族头人,他带领乡亲们致富,他改变了家乡,他让世人知道了阿佤咖啡产自阿佤山。
遇见
咖啡的朋友们
-END-
咖 啡
是情怀,也是生活;是小众,也是狂热
长按二维码 可关注咖啡时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