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建筑设施价格联盟

活动预告 |OCAT上海馆讲座:古斯塔夫·库尔贝及其作品的媒介影响力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转载自  公众号  OCAT上海馆




古斯塔夫·库尔贝及其作品的媒介影响力


主讲人:张茜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


时间:2017年11月26日(星期日)14:00-15:30


语言:中文

无需预约,免费入场


 

所谓的文明社会需要我体验一番野蛮人的生活,我必须挣脱体制。我对人民充满了同情,需要跟他们直接交流,从他们身上学到技艺,他们也让我得以苟存。为此,我准备去体验伟大、独立、流浪的波西米亚生活。

                 ——库尔贝,1850年写给弗朗西斯·魏伊(Francis Wey)的信


《画家画室》1855 奥赛美术馆



库尔贝是1819年6月出生于法国奥尔南小镇的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画家, 1840年他违抗父命执意在巴黎学画,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被世人认可,但十年间作品一直被官方沙龙拒之门外。直到1855年,他揭竿而起独立为自己策展,并在著名的《画室》(The Studio of the Painter)一作上签下 “This is realism” (这就是“写实主义”)的宣言,自此被视为时代的先锋,但同时也留下了种种未解的谜团。


正是库尔贝作品中有悖常理但又令人折服的部分激发了批评家的兴趣,无论是当今学界还是19世纪中期的文艺圈都对其作品中故意营造的困惑感尤为着迷。仅在1851年沙龙就有45位作家评论过库尔贝,这些大段的文字恰恰是最重要的研究材料。它们组成了一个复杂的对话,在艺术家与评论家之间、评论家与评论家之间以及评论家与公众之间。而“公众”曾被库尔贝尊称为自己艺术的“导师”,可见他在创作之初就已经预设过作品的媒介影响。“公众”的概念不只限于观众,还包括库尔贝的家人、赞助人以及朋友圈;他将他们记录在作品中,他们则对他的作品进行热议。 


《奥尔南的葬礼》1849-1850 奥赛美术馆



库尔贝的画作并不能给观者提供太多愉悦感,却能引发好奇心并极具震撼力。巴黎社会的阶级习惯已经与他的作品浑然一体,反之他也对艺术媒介作出了有意无意的贡献。


《抽烟斗的男人自画像》 1848-1849 蒙彼利埃法布尔博物馆



张茜,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艺术社会史、欧美艺术史学史与方法论。




编辑:刘叙序     审核:蔡方闻




“国美无边”系中国美术学院外事处(港澳台办)为广大师生搭建的一个快捷、全面、深入地了解我院国际化动态的平台。“国美无边”取意学院自创建以来一直倡导的全球视野与本土关怀的双轮驱动发展策略和开放办学的大格局。
平台将为广大师生提供办事指导及国际化资讯,方便师生对合作院校深入了解,并就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国际化做出思考。

关注 国美无边



点击“阅读原文”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