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建筑设施价格联盟

王澍建筑设计思想探析——以钱江时代为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关键词:传统 现代 文化 

在近似疯狂的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盲目地照搬西方所谓的现代化建筑,出现了千城一面的景象。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建设被商业逐利价值观所左右,我们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上渐行渐远。此时获得国际普利茨克建筑奖的中国建筑师王澍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他的作品超越了城市化进程的难题,植根于当地的文化底蕴,兼备传统元素与国际化的设计。本文通过建筑师王澍仅有的商业性质的建筑作品来进行分析,重新梳理和编排现代与中国传统各个元素的有机结合,给中国的建筑赋予新生命,这为我们现代建筑的传承之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1.项目概况

钱江时代是王澍仅有的商业性质作品,位于杭州市东南部钱塘江畔,东南临钱塘江滨大道,东北杭州市南大门钱江三桥,西北以新塘河为界,西南紧邻“天福花园”、“临江风帆”。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呈不规则条状,这座围绕“城市性建筑”理念的建筑,打破原有的住宅布局形式,重塑传统城市氛围,构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社会属性。建筑外立面主色调为白色和灰色,白色材料为乳胶漆,灰色用材为混凝土,选取这两种色调主要提炼了传统江南民居中的“白墙灰瓦”。

色用材为混凝土,选取这两种色调主要提炼了传统江南民居中的“白墙灰瓦”。

2.中国式住宅-重建邻里关系

“远亲不如近邻”道出了中国古人如何看待邻里关系,以及突出了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古时候的邻居相处和谐,你来我往,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如此简单,人心也比较坦诚。然而现在我们所谓的城市,由于中国近代以来的长期落后所导致的民族自信心严重缺失,盲目的向西方国家学习,现代化的建筑已经在大量的城市拆迁中层林耸立。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住宅也在房地产市场的主导下,人们只能被迫的接受,各个小区都被一面面墙围住,与外界完全隔离,形成一个个封闭性的堡垒,邻里之间互不相识,反而互相戒备,各种安全措施实施,人们之间多了一份冷漠,少了一份安全感,传统的和谐、融洽的街坊格局已经被彻底的打破,形成了一种“睡城模式”,即白天上班,晚上回来睡觉,失去了邻里之间的交往与沟通,也失去了中国传统意义上“家”的内涵。王澍为了找回传统家的回忆,找回和谐的邻里环境,找回自己的归属感,在垂直住宅中以交通核(将筒体处理成为中心竖向交通区)为中心组织,在同一平面内将四个户型组织起来,这些构造单位还提供了一个特定场所的精神空间,不仅为所有住户提供了一块可共享的公共交往空间,还增强了每层每户的邻里之间的交流,并且经过特殊技术处理(结构、设备、园艺等)则可实现在一个限定空间内的园林式的自由建造,也就是各自拥有自己的小庭院可种植植物,通过植物让人找到一种归属感。哪怕是住在十几层的住户,在楼下看到某一株植物就会欣然释怀,工作的紧张情绪慢慢逝去,王澍试图用这种方式来重塑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社会属性,恢复传统城市的人情氛围。

垂直院宅(自摄)

3.传统到现代-建筑语言的转换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与其相应的传统建筑文化也存在着许多的辉煌点。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拆大建的旧城改造突飞猛进,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大工地,迅速涌现的钢筋水泥混凝土的建设打乱了人们原有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恶化、传统文化的缺失等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之出现。中国的建筑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之大,甚至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城市中占有90%以上的住宅区,住在里边的居民对中国的传统庭院文化已经失去概念,甚者对于扎根于当地本土文化的意识也已模糊不清。在这座实验性建筑中,王澍将中国传统的江南庭院元素与现代化的城市性建筑元素有机的融入其中,实现了在建筑语言上的由传统到现代的全面转换。

垂直院宅根据“城市性建筑”的理念,对商业住宅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希望在这些住宅中能重新找回王澍口中所强调的中国传统城市文化和社会文化。他将中国传统院落式城市的平面布局转化为立面,并将江南庭院的元素运用其中,绵延的建筑群如同一扇江南园林的漏窗,使视觉流畅而开阔,同时,空中的庭院花池和公共空间使商业住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声息相通。在中国传统建筑理念中,讲究的是生活品质,而非华贵,正如白粉墙虽价格低廉,但却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文澜阁用黑粉墙,却是有文化有品格的表现,在垂直院宅中,王澍以青灰、白色为主色调,白色代替传统建筑中的白粉墙,青灰色代替传统江南建筑中的青瓦,铝合金特制型材代替传统中的木构等等,以现代化的建筑语言来阐释中国的传统建筑。

垂直住宅小庭院

垂直院宅中的江南庭院元素

结语

王澍在钱江时代的设计中,将自己的人生观和文人意识注入其中,希望以实验性建筑推动一种渗透着传统文化的居住方式。它虽是商业性住宅设计,却又不同,它是在召唤一种被渐忘的生活文化,一种逝去的居住方式,显示一种对土地的眷恋,验证一种理想。

参考文献

[1] 邹德侬著 中国现代建筑史[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王澍. 设计的开始[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王澍. “中国式住宅”的可能性——王澍和他的研究生们的对话[J]. 时代建筑, 2006,03


原稿发表于国内统一刊号:CN 34-1313/J,省级期刊《美术教育研究》2018.2(上)。





SaveSave

SaveSave

SaveSave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