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建筑设施价格联盟

有故事的韩城 有味道的旅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有故事的韩城 有味道的旅程

司马迁祠

  人们常说,有历史的地方多故事,韩城便印证了这个说法。

  行走韩城,是司马迁精神的召唤。

  每年清明的“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民祭活动,都是对司马迁精神的一种弘扬。风追司马,其真谛就是追说实话之风、说真理之风,追创造性之风、追忍辱负重之风,既是对司马迁伟大人格的缅怀,又是对《史记》这座中华民族历史丰碑的景仰。这种特殊意义是其他任何地方不可复制的,在当下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说,司马精神是韩城文化的灵魂。

  行走韩城,是历史文化的吸引。

  文化底蕴深厚的韩城,素有“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韩城古城、司马迁祠墓、党家村、大禹庙、普照寺、梁带村遗址等是目前对外开放的热点景区。其中,梁带村遗址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行走韩城,是黄河印记的追寻。

  作为黄河风情重要的游览区,韩城的黄河秦晋大峡谷、黄河最窄处石门、禹凿龙门地质奇观、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鲤鱼跃龙门的美丽传说等,无不展示着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韩城是有着始发北京的列车,至省会西安也有始发列车。西禹高速公路、108国道纵贯全境,低空飞行即将启航,旅游服务设施一应俱全。2015年,韩城将投资2000万元实施以“”为重点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项目,以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同时还将启动机场建设,开通西安、北京等旅游专列;构筑黄河金三角等水上交通体系,着力打造水陆空立体交通大格局,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旅游条件。

  与古城不曾相识,因为不曾与你相遇,不管你来与不来,它一直都在那里,以它的淳朴、真诚和热情等着你!

  韩城市市长 李智远

  韩城 一座写满故事的文化名城

  文 /王耀辉

  韩城,一座因黄河之水涤荡而生、积淀而成的古老城市,距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韩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一直“想去却不敢去”的地方,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心中“三块很值得行走的地方”之一,更是所有寻找黄河文明印记者不能绕开的梦想高地。

  韩城,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隅,距省会西安240余公里,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虽为能源工业城市,但历史文化资源的厚重令世人惊叹!正是这种厚重的文化底蕴,把世界的目光吸引到这座集名城、名居、名人于一身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也是2015年中国旅游日陕西省大型主题活动“秦岭与黄河对话”选择在韩城的原因所在。

  韩城乃司马故里,是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六大古城之一,素有“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称。早在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历史人物众多,文物古迹荟萃,大禹治水、赵氏孤儿、鲤鱼跃龙门等历史故事和美丽传说就发生在这里,各种人文、建筑、艺术等历史文化遗存数以万计,韩城古城、司马迁祠、党家村、梁带村遗址等更是闻名遐迩。如果我们沿着这条主轴线走一遭,你会在穿越时空当中发现,各种人文奇观无处不在,和谐共处,交相辉映,一砖一瓦都在向游客们诉说着这个不同寻常的文化名城……

 古城还是那座古城

 古城

  在现代的喧嚣都市中,历史的宁静总显得很有力度

  穿越在1500年历史的韩城古城,呈现给你的是南临居水,西依梁山,东北有塬,山水环抱的总体格局。古城南北长达千米,东西800余米,占地面积约0.79平方公里,有文庙、九郎庙、北营庙、东营庙、庆善寺、毓秀桥、城隍庙、县衙、状元府、闯王行宫、金城老街、名人故居、民居四合院等众多历史古迹及人文景观。连为一体的长700余米的文庙、城隍庙、东营庙——古城三庙,是古城一大胜景。城内街巷纵横,庙、寺、观、坊、台星罗棋布,一条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筑,一批四合院古民居,风貌古色古香,民居民俗特色鲜明,名人故居随处可见,文化气息肆意流淌,具备了一座文化名城应当具备的所有因素,让众多专家由衷地赞美它为“中国最有文化的古城”。

  2013年以来,韩城市政府投30亿元巨资启动古建筑群保护工程,修缮、修复了众多文物古迹、明清四合院落,保留和恢复了古城的历史风貌,城市环境也大为改观,一个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处境尴尬的韩城,正在逐步打造成为以宋、元、明、清建筑为主要特征、以中国北方耕读文化为主要展示,既满足当代人游憩休闲生活又兼有多元文化元素的国内旅游目的地。

  历史名人 源远流长

司马迁

  韩城自古就有着“朝半陕,陕半朝”之说。韩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一片充满神奇魅力的土地,每一处都有道不尽的文化和讲不完的故事。史圣司马迁、春秋晋国卿大夫赵武、乾隆年间名相王杰、现代著名作家杜鹏程等都诞生在这里。史诗级代表人物司马迁,不仅生于韩城,墓冢也在韩城,他的《史记》光耀万代,可与孔圣齐肩,这个荣誉,这个资源,全球独此一份。这座和司马迁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城市,因为有了司马迁,文化自然源远流长。

  “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文化景区位于韩城市南部,总面积20.7平方千米,是一个集文化古城区、黄河生态区、史圣景观区和农业观光区四位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司马迁祠和司马迁墓,位于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之上,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29米,面积4.5万平方米。它依据山岭的天然地形,不受中国建筑传统对称布局限制,高峻挺拔、气势雄伟,却又与周围环境非常协调。太史祠虽然建筑规模不大,形式气派却和司马迁的人格、文章、事业一样,脱俗超群。于是,司马祠便成为古今人们对文化和现实追求的一个制高点,韩城“揽黄河胜景,品古城文化,仰司马遗风,赏民居风情”旅游文化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据史料记载,晋代韩城人殷济从汉阳太守的任上归来,因对乡贤司马迁十分景仰,“瞻仰遗文,大其功德”,便为司马迁“建石室,立碑树柏”。今天我们见到的司马迁塑像,便是北宋韩城人的杰作。每年二月初八,韩城的少女们会在司马迁的墓上插满迎春花,而秀才们会在祭奠完史圣后,在墓园里折一小枝柏叶带回家,插在自己的笔筒里,希望自己也有史圣一样的生花妙笔。在祠堂外面,乡民们纪念《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杀羊24只,做成美味,免费款待前来拜谒史圣的读书人,以此鼓励青年人读书进取。

  正是有这样的古风,即便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生活在韩城的人们,依然能宠辱不惊地过着平静的日子。

 古风古韵古民俗

 游客在古城三舍公馆里品茗听雅乐

  被称为“东方人类居住村寨的活化石”之称的民居瑰宝——党家村,位于韩城市东北方向,距城区9公里,有着600多年的建筑历史。它集古代中国文化、建筑之大成,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清朝前期,党家村有党贾两姓,分别在豫鄂交界的唐、白河流域经商。由于能抓住时机,经营得法,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嘉庆、道光、咸丰三朝更是党家村经济史上的黄金时代,据传能日进白银千两。

  富裕之后的党家村重点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大兴土木,翻旧盖新,进入了一个修建四合院高潮时期,同期还筑起了祠堂、庙宇、文星阁等配套建筑。为保卫村子安全,在咸丰初年,村中还集资18000两白银筑建了泌阳堡,建起了寨堡中几十座四合院。这种依塬傍水、村寨合一、穷中出智、拙中藏巧、自然质朴的造型和构成机体,令当代建筑学家都叹服不已。另外一件大事就是修建学堂,普及教育。因此,韩城自古就有“下了司马坡,秀才比驴多”的说法。

  走进党家村,那古老的石砌巷道,那形式多样千姿百态的高大门楼,那考究的上马石、庄严的祠堂、挺拔的文星阁、神秘的避尘珠、华美的节孝碑与布局合理的四合院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党家村往日的兴盛与辉煌。那些精美奇巧的门楣、木雕、砖雕与壁刻家训使人们在欣赏赞叹之余,又受到中国儒家传统人文思想的教益,真实地感受到做人做事的哲理。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说道:“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在韩城。党家村是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1991年,日本专家青木正夫教授执笔用日文写成的《党家村》一书问世,标志着对党家村的重新发现。而后,各类媒体相继作了专题报道,才使党家村有了今天这样的知名度。

 迷失古国的神秘面纱

黄河 

  2005年,考古学家在韩城市区东北7公里黄河西岸的台地上,有了一次考古勘察史上的重大发现,那就是发现了两周时期1300余座墓葬——梁代村遗址。遗址内采集有陶片,以泥质及夹砂红陶为主,纹饰多见线纹、绳纹,器形有尖底瓶、罐等,属仰韶文化遗存。在已发掘的5座诸侯级墓葬里,出土了数量惊人的艺术珍品。据初步统计,青铜礼乐器111件,金器48件,玉器200余件,车马器、串式3000余件,部分为国内首次见到,属稀世珍品,它的出现震惊了世界。

  韩城市商周考古主要集中在遗址调查方面,两周时期的墓葬发掘基本处于空白,陕西全省同时期的墓地亦发现甚少,梁带村两周之际的高等级贵族墓地的发现,为了解和研究陕西及黄河沿岸周代的考古学文化,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墓葬制度以及社会历史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由于遗址面积、文化层厚度至今不详,因此这座古国充满了神秘色彩。

 民俗风情令人震撼

 韩城古城民俗博物馆复原私塾文化

  韩城的文化遗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最具代表性质的有门楣题字、百面锣鼓、耍神楼、秧歌等。韩城行鼓、阵鼓、抬神楼、韩城秧歌、民间杂耍、蒸食面花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和参与性,深受游客喜爱。

  韩城民间社火种类繁多,有秧歌、皮影。韩城秧歌是在韩城流行很久、歌舞色彩很浓的地方戏,其优美的唱腔很为韩城群众喜爱。社火主要有:高跷芯子、锣鼓、烟火、跑旱船、耍神楼、跑竹马等。在祀神社火中,以耍神楼为代表。耍神楼原本是西庄八社迎送法王上庙时耍的祭祀社火,舞姿剽悍神勇,表演别具一格,被誉为韩城社火之王。在游艺社火中,以芯子最有特色。逢年过节,韩城的社火队列中,总少不了芯子。背芯表演在历史上常有射虎(即猜谜)穿插其间,文化韵味很浓。

  “田家自有乐,农民鼓舞春”,锣鼓是社火的乐队。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行鼓、阵鼓、围鼓、闯神楼等古老民间锣鼓艺术,富有浓郁的黄河文化特色,在韩原大地上世代相袭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特别是为欢庆丰收而表演的“百面锣鼓”很为韩城群众所喜爱。如今,韩城村村都有锣鼓社火团队,规模以上鼓队已达100余家。

  更值得一提的是韩城的行鼓。凡到过韩城的游客,都会被韩城行鼓的那粗犷、豪放、剽悍、威风八面、群情激昂的热烈场面所震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能够舞动黄河的,除了安塞的腰鼓,就属韩城行鼓了。行鼓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香港回归盛典、北京奥运会、英国爱丁堡国际军乐节、东亚运动会等国内外重大活动中频频亮相,让中外人士大饱了眼福,已成为陕西省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

特色美食横行霸道

  

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城三舍公馆夜景

  享受了一场饕餮的文化大餐之后,让我们再来品味一下真正的韩城美食,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原汁原味的的羊肉饸饹、馄饨、羊肉糊卜,享誉中外的花椒上品——大红袍,都是韩城的养生美食精华,值得品味!

  韩城多山,故牧业自古便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在其《自序》中说“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便是明证。有了这个物质基础,羊肉食品自然成为韩城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

  韩城除了产羊,还盛产荞麦。羊肉与荞麦搭档,羊肉饸饹便顺理成章地发展成为当地的名小吃。几乎所有到韩城的客人,必定会受到这样一种美食的款待。饸饹细长绵软,臊子酥烂浓醇,入口麻辣宜人,回味芬芳隽永,香中透鲜味美,油香爽口不腻。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荞麦性凉,羊肉和辣子性热,热凉互克互补,阴阳平衡,在享了口福的同时又有养生的功效,所以羊肉饸饹馆在韩城随处可见,成为当地风味小吃头牌。

  “臊子馄饨”,含有“团圆美满”之意。礼仪仁厚的韩城人把馄饨作为过年过节、男婚女嫁、老人祝寿、孩子满月等场合招待亲朋厚友和贵宾的待客饭。韩城的馄饨与众不同,非常之小,只有成人指甲盖那么大。大概100斤面粉,能够包3-5万个这样的小馄饨。做工细致,有模有样,有棱有角,好吃好看。

  羊肉糊卜是韩城一大特色饮食。上等的农家自磨面和得不软不硬,手擀成圆形的面片后,再切成鼠标垫那么大小,放到油光的铁烙饼锅上,缓缓的火候,烙到六七分熟的时候取下来,然后,像切面条一样,切成韭叶那么宽,糊卜的手工制作就算完成了。上油锅,倒上菜油,放上熟羊肉片,肥瘦皆宜,接着放上上好的辣椒粉和韩城产的花椒粉、盐巴,切好的葱花,蒜片,香菜,稍搅拌,立即就浇上陈年老醋,随即倒上足人数的开水,等到锅里翻起红浪,就可以放入切好的糊卜,两三分钟一锅红油泛着浓郁肉香而不腥的羊肉糊卜就这么做成了!

  馒头“蒸”出艺术品。把馒头变成艺术的韩城花馍,均出自韩城女红之手,那栩栩如生各具形态的花馍,展示了韩城女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们信奉有花馍就有幸福!

  当然,韩城吸引人的地方,除了以上这些,鬼斧神工的自然生态景观也让人叹为观止。比如:龙门,大禹治水的真实故事发生地,我们可以探寻大禹凿山疏流的遗踪,还可以在黄河峡谷浪遏飞舟;我们可以想象鲤鱼跳龙门的传说,更可以欣赏千仞绝壁的峻峭、水岸石城的恢弘!

  韩城,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寸土间都散发出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和谐交融,令人向往。关于韩城,想说的故事其实很多,一句“有故事的韩城,有味道的旅程”可谓是最好的诠释。如今,韩城已成为陕西十二五期间规划发展的六大重点旅游景区之一,司马迁文化产业已被列为陕西十大文化产业培育对象,这无疑是韩城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黄金时刻,它昭示着韩城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蓝图正向人们铺开,精彩故事还在继续……

 来源: 西北旅游网|编辑: 雷洁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