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建筑设施价格联盟

中国古建知识问答(精选版)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传承东方文化
四合茗苑





12

什么是古代建筑?


人类经过长期摸索,逐步学会了盖房子。在原始社会,当时的人不会造房屋,居住在树上,在树杈上做小屋以避风雨,久而久之,上下不便,又不可能扩大空间,也不能分居,于是从树上搬下来,寻找自然山洞。例如周口店人、曲江人、马坝人等等,他们的住所都是山洞,也就是今天常见的大岩洞。可以想到,在岩洞里居住,空间那么大,地势不平,又没有隔墙,阴冷而且潮湿,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人们在那种情况下,是难以忍受的。于是,从山洞里走出来寻找安适居处,又挖穴而居。穴居生活上下不便,没有阳光,甚至想要通风也是困难的。



华夏祖先穴居时间甚久,不论什么文化期,各式穴居都是极不舒服的。中国大陆住在东北的人们穴居延至很久,到南北朝时期,吉林、辽宁一些少数民族仍住穴居。当地还有一种房屋,名曰“地窨子”,这便是穴居的继续,不过是多少有一些变化而已。后来,我们的祖先从穴居逐步升至地面,成为半穴居。直到想出了办法将房屋造在了地面上,这样,才可以采光、通风,达到了人们应有的要求。

 

今天,在中国陕西西安半坡博物馆展出的原始社会的圆形房屋、方形房屋,基本上都是半穴居,从中可以看出半穴居是我们的祖先拟将房屋升至地上的开始。

 

古代建筑,就是历史上的建筑。中国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那个时代也有许多建筑,但都是利用当时仅有的建筑材料,如土材、木材、砖石等等,运用这样的材料来做房屋,当然只能产生留到今天的那样房屋,如民居、皇宫、庙宇、寺院、祠堂……等等。这些建筑得以保护下来,就是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大陆的土台是什么建筑?

 

“大土堆”,是我国古代建筑遗迹。它起源很早,从战国到秦汉时期高台建筑甚多,这种建筑类型一直到明、清均有所见,历史甚久。它不仅用于宫苑中,而且在寺院等建筑中尤为多见。这一点,过去在建筑史研究中从不被人们所注意。这些都是高台建筑之土台。

 

高台建筑利用天然的土台或人工夯土的土台,在其上建造宫殿和楼阁。最高的土台有20米,一般都在5米到15米。台上的平面面积一般都在90260平方米左右。

 

建筑高台能使人感到庄严、尊贵,既可登高远望、眼界开阔,同时也利于建筑本身的防潮湿和通风。高台的做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天然高台,一种是人工夯土高台,有的则在山坡处利用山半腰中突出的台地,也有的是在山顶上建设庙宇。人工夯土高台,多用于庙宇和宫殿的内部,或者用于城市建筑。建造独立的高台,台的四周多用砖墙砌到台顶,以使高台整齐。一组建筑中,或者一个城市里的高台建筑大都是重要的建筑物,可使整个建筑群有高有低、此起彼伏,有一种错落有致、波澜壮阔的变化。

 

当时由于建筑材料的限制,所以多用土来做高台。我国古代高台建筑数量很多,遍及全国。不过,遗留至今的高台虽然很多,但台顶上的建筑大多数已经塌毁。



中国修筑城池为什么要采用方形?

 

中国古代城市大都是方形的,以正方形为主,兼之有长方形,或不等边形。无论怎样,城市的取形基本上、原则上都是以方形为主。为什么做方形的,这与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人认为中国居中,不偏不正,任何情况下都要居中。所以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总结,把城市做成正方形,旁三门四面城墙每面都是三个城门,三条道路通过城门,东西南北都是这样,四周有一条护城河包围全城。这是西周时代规定的制度。后来流传下来,不愿意违反先人的定制,世代相传。在人们的心目中,中国若是建设城镇,必然采取这个方式。上至首都、皇城,下至州城、府城、县城、镇城等等没有不遵照这个制度的,年代久了又成习惯,所以如要建设城池,必然建成这种形式的。因为中国是封建社会,长期遵循宗法制度,逐步成为规章。而在沿海沿河、军事用地等建城池,一般都是根据这个地方具体情况为原则,但多少都有所体现。有些城池,则因为地形的变化而都有所变化。

 

中国有一部书叫《周礼·考工记》,它有一部分内容记载了关于城市建设规定的标准。它是我国最早的历史上对建筑的记载。其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从周代起严格按照这个制度来建造城池,其中有一幅图,名曰王城图,成为历史建城的蓝本。



中国古代哪一座城最有代表性,从规划上最能体现中国传统风格?

 

中国古代城市首推河南郑州商城,目前城墙基本存在,尚可看出原来面貌,还有秦始皇的咸阳城、北魏洛阳城。要按规划来看,主要是以唐代长安城为代表,因为它是有规划的,按规划进行施工,其中大致分布是这样:市场商店集中在一起,一是东市,一是西市;在北部,中央大街笔直向南,左右各有对称式大街,南北与东西各十数条街道。全城构成108坊,为里坊制度,每一里坊里面有井字街,大街上都是佛寺、衙门等公共建筑,其余里坊的内部实行夜禁制度,到晚8时左右则坊门关闭,不能随便出入。这是封建社会大帝国按规划建筑的最完整的国都城,不过这是历史上的事了。在距今1000多年时间里,全城已逐渐毁掉,仅仅留下两座砖塔,一是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二是荐福寺小雁塔,其余全没有了。根据流传与发掘以对照,绘出一张当时的平面图,若从城市规划的代表来看,要数这座唐城了。它表现出了中国的传统风格,又代表了当时封建社会强大的气势!除此而外,在新疆吐鲁番有交河故城,也保存完好。

 


中国古代城市里主要有哪些建筑?

 

在中国古代城市中最主要的是民居。此外,有公共建筑,如城隍庙、关帝庙、泰山庙、孔庙、土地庙以及观音寺等等;还有钟楼、鼓楼、戏楼、佛寺、塔、牌坊、皇宫、社稷坛、园林等等。往往一个城市里,除了大的公共建筑、衙门、寺院、庙宇等外,几乎没有什么空地了。居民随便在小巷子里居住,也就是在零散的地方居住。例如唐代长安城中,居民住在坊里之空余地带,也就是说在零散地方居住。北京前身元代大都城的居民往往在城中,大街胡同之外还有一些小巷子,如“墙缝”之类。北京城里的一些穷人也居住在城根,砌筑小房子,在破庙,或在空场的附近居住。从目前北京旧城的情况看,它体现出一种“大街小巷”的规划方式,这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从这一点便可知道古代城市里的居民住宅住户的一些状况。所谓“规划”,主要是大片轮廓性的规划,对统治阶级宫殿、庙宇、佛寺大的建筑进行规划,对民宅基本上仅仅划块空地,划定居住范围而已。

 

在中国古代城市里除以上情况,那些主要的、重要的位置都由统治阶级的房屋所占。至于一般居民住房则不能占据主要的位置,特别是穷人都在城边与城角建造小型房屋。


 

(汉长安城遗址图)

 

中国古代城墙是怎样建造的?

 

中国古代城墙是用土做的,用夯土打实、夯实筑成的,用当地黄土或黑土,用夯打得紧固,一层一层地打,每层打到十五厘米的厚度。为了把城墙做得坚固耐久,就把城墙的墙面不做成直线的,而是上部墙面向内收起成为“侧脚”。城墙的厚度,下部为四米,上部为三点五米,高度大约七至十米不甚相同。到了明代,国势发达,经济繁荣,所以有能力烧砖,对各地城墙外皮进行包砖,成为砖城墙。

 

 

用土修筑的城墙坚固耐久,防御性很强。夯土筑城的城门与角楼处,将城墙宽度放宽,与城墙同样做法,乃在下部做一个夯洞(筒券),上部继续夯土,墙的顶上用砖平铺,然后立柱,修建一层房屋,这就作为城楼了。城楼是一个标志,从远处便知城之位置。同时,它也是一种防御性设施,可以窥视敌人,也可以射箭或打枪,里面有洞眼。

 

城墙墙体宽大,而且有七至八米的高度,所以用土的量是相当大的。砖城墙也就是在夯土城墙的两面包上一层大砖,即城砖。城砖比房屋用的砖块尺度宽长,城砖用白灰浆砌筑。凡是砖砌的城墙,其表皮用砖,基座都用石条砌筑,石条高度不甚相等,有的地方一米,有的地方两米,在石条的顶部再砌砖墙墙体,砌到一定高度时再做垛口、枪眼。

 

古代城墙及城门洞口的式样,现在到北京或到其它地方看到的城门,基本上全部都是券门洞。券门洞即是半圆形的门洞。这个式样的券洞发明很早,一般用于房屋与墓葬,到元代开始才大量用于城门上。早期的城门洞口都做方形的或者做圭角形,其来源是由于建楼用木梁来支承,在砖墙上用圆木成排地平铺基础之上,在圆木上往上砌砖,上部再建城楼,这是砖土结合的方式。在这样构造的情况下,挑木即梁与砖打接之处易于腐烂,所以在梁的端部贴城墙洞口是一排木柱,木柱柱头再支承顺梁,梁面贴于排梁之底面,这就加固了其承压力。唐宋时期这种做法十分普遍,到了元朝,砌砖技术更进一步发展,所以城门洞口的木梁、排梁全部取消,改为用砖砌拱的办法,由墙体一直与拱砖门洞口上的顶砖全部连成一体,这样既坚固又耐久,非常稳定。所以券门建造较普遍并流传开来。

 

城墙并非一条直线,有的相互错开,有的不直通。虽然用砖砌出,也同样砌出弧形。在城墙墙体之侧面还砌出马面。每隔二十几米之处,特别是防御性强的部位,才建设马面。马面是宋代名词,就是在墙体的外楼建一个方垛,大约五乘八米左右,从外表看与城墙相同,这是为防御敌人攻城,保卫城池的一项设施。

 

在城墙的里边还建有马道,这是为人们登上城墙之用的。在军事战略上还有一种是战马城。城墙只修外面,与其它城一样,但在城里边不做墙面而是做斜的土坡。这样做,一方面为了节省城砖,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战争时,人们可从城内四面八方登上城头,不用局部的马道。这种方法,战力、防御性更强。



中国古代南北方城市有何不同?

 

中国的城市大小不同,数量很多,分南方北方,区别很大。南方天气炎热,北方严寒,相差甚为悬殊。北方城市,因为人文纯朴,城墙很厚重,做得相当坚固耐久,用军事防御思想来说叫“固若金汤”。城市里只有湖、池、水泡,选地在平地上,但是选地都在战略要地或交通要冲上,也有靠近河边湖边的。南方的城市,以水为主,建城时选择以湖边河边地点,然后将大河引入城中,城里有河数条,在河水出城、入城处再建设水门。往往有一条水巷,即有一条河街,有一条胡同,即有一条水巷,例如苏州水巷就可作为代表。全城之内有一条完整的道路网,因此相应地也出现一个水网。人们出入城里与城外,都乘船往来内外之间,因而四面交通十分便利。南方城市的色彩十分鲜明,家家户户的房屋都用粉白墙,墙面涂饰白灰,洁白、明亮、卫生,因为南方天气炎热,用粉白墙,给人一种凉爽之感,同时使各种巷子之内以及院子天井之内明亮。从这些来看,南北方城市是不相同的。

 


南方城市



北方城市

 

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对风水是怎样考虑的?

 

中国古代对一座城市的建设,首先要选地。在选地时要考虑风水学说,如城市的四面要相同,左边与右边设有空缺之部位,如左有山,右有水;防止后空,如有一方空缺时,要建造一座塔来弥补。一般来讲南低北高,达到前低后高,起码要平川,前后相同,前端要高,后部要低。城市后部依山为最佳。否则,后人县官上任之后,看到城市的选址有问题还要进行补缺,如东北角缺山,后空,在那个地方修一个塔,常建文峰塔。如果县里几年中没人中举,不出一个人才,那么要在这个县城的东南角修一座文峰塔。这样,全城才能出人才,文峰塔就是这样产生的。所以在全国各县县城都有文峰塔,如:河津振风塔就是由此而来。

 

另外,一个城市附近之山岗,有的是半个山,这样非常忌讳,要有必须是完整的山,圆润的山,绝不可有开崩的半山头。看山时要看是否是山连山,一个接一个,有高有低,如山西天龙山那个样,犹如天龙下降,起伏而来,这就是“龙”,有气势,预示这个城市中可以出现要人,或者是大学问家。如果选地看风水,一个城市一出南门远看,有两种说法:一是,要远观一马平川,一眼望不到边,这样气势宏伟,如果建都,也是百年或上百年以上,千万不要南面土地高于城,这样城址则最好;二是,出南门远观有山时要有双山尖对峙,如有山要选在两山之间缺口处,中心线正对南城门,这样出门看双阙,有缺口,仍然一眼望于门外仍有门,门口相对一望无际;三者,全城要以后部依山,山要空出亦不必太高,这样有依靠,一定万年。这在风水学上说“前平后靠”,傍山侧水,都是最佳的地势。全城选在高台之上,那就再好也没有了,中国有许多例子,在这里且先提出两个:一是新疆吐鲁番唐代交河故城,全部建在高台之上,它是天然形成的高台;二是陕西省富平县城,全城方型,建在一个大方台子上,台子有六至七米高,四面是很陡的崖,如同城墙。

 

钱塘江潮是由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作用加上杭州湾的喇叭口特殊地形而形成的特大涌潮。位于浙江杭州西湖南隅的六和塔,创建于北宋开宝年间(公元970年),据说是为了压住钱塘江潮而建。



六和塔

 

悬瓮建筑是怎么回事?

 

我国古代建筑式样甚多,而且建造方式亦各有不同。善于巧妙地利用地形与地势,使建筑与地形巧妙地结合,使其奇特、险峻而有趣味。这是随乡入俗、因地制宜的建筑方法。我国有很多高山,山势向外挑悬,下部留有空间,在这里建造房屋叫做悬瓮建筑。悬瓮建筑是我国特有的,利用山下挑悬空间来建造寺庙。因山势石质坚硬,具有一种坚固耐久的意义,使殿堂建筑不受自然界的风霜雨雪的侵袭,同时给人一种奇特、绝壁、巧妙的感觉,增加神秘的气氛,这是我国宗教建筑选地的成功之点。

 

悬瓮建筑中以道教庙宇为多。流传中国2000多年来,在山寺中也寻找幽境,远离尘世之地,利用悬瓮建寺,以图清静无为。

 

悬瓮建筑利用的半山岩洞,有弧形、拐弧形、袋形、圆形、半弧形、条形、球顶等等式样。例如江西干州通天岩即利用拱弧形,甘肃天水大象山悬瓮,即采用条形,在这一长条形地带建造房屋数十间,气魄宏伟高大。广西桂林海碑林即用圆形山崖。山西临汾吕梁山兴佛寺南仙洞即利用悬瓮式,其它如山西祁县万年岩等等,都是重要的例证。

 

图为建于北岳恒山脚下的悬空寺,已有近1500年历史。



中国古塔有多少?

 

中国的塔究竟有多少,没有详细统计。根据文献记述及实地考察推测,约有2万座。这些塔分布全国各地,一种是佛塔,另一种是文峰塔。文峰塔自14世纪开始建造,这种塔是仿照佛塔的式样建筑的,几乎每个县城一座。如不是专门研究塔的人去看,会将文峰塔也当作佛塔。其实二者不完全一样。

 

佛寺建在平地上,建在城镇里,也建在乡村,还有的远离尘世,在山上,中国叫山寺。那么有寺就要建造塔,寺院在什么地方,塔就建在那里。有塔必有寺,因而塔常常出现在平地、城市、村镇、海边、高山、丛林中。

 

中国大陆上最高的塔,要数河北定县城开元寺塔。塔建于宋代,从底到塔刹尖部高度有856米,这是全国最高的一座塔,这座塔全部用砖砌筑,做得十分精美。目前被中国国家文物局列为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中国的塔分布问题,主要是根据各地区发展及分布情况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有塔必建有佛寺,如处处建寺,那么处处建塔,但也有的寺院建塔,也有的寺院不建塔,塔的形体不同,大小不同,高低不同,时代不同,做法有差异,气候地理条件也不同,因此塔完好程度也不一样。

 

西安大雁塔建于唐代,为保存玄奘由印度带回的而建。



中国古塔怎样分类?

 

中国塔类型可分为两大部分:

 

按性质分类有:、宝箧印塔、金刚宝座塔、“中国屠婆式”塔(无缝塔)多宝塔、文峰塔。

 

按形制分类有:

 

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内部楼阁外部密檐式塔、造像塔、幢式塔、异形塔。

 

看一座塔,不能单纯地看它的外形,应当从内部构造与外部式样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实际上中国的塔不全是高层建筑,也就是说不全是楼阁式塔,而楼阁式塔则是其中的一部分,中国大量的塔是用砖造的,是砖塔。而且绝大部分的塔是不可能登人的,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塔,当然不可以一概而论。

 

中国塔数量很多,式样都不相同,塔的性质与的分宗派也有关系。

 


万部华严经塔

 

中国园林主要特征是什么?

 

中国的园林,规模有大有小,布局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各有特色。若从一个园子看其特征只能代表这一园子的特性,而不能代表全部。我通过对原理的观察研究,归纳为四个大特征:

 

(一)中国园林布局自然,使人工景物与天然景物融于一体也可以说是人工与自然风景大结合。

 

(二)选景手法奇特、古典高雅,一入园林使你感到处处为景,面面为画。

 

(三)园中层次分明,有一种曲径通幽之感,使人们游园时感到,虽在面积不大的地方,却觉得有很深的景观,正如拍照时景深的效果一样。

 

(四)园中内外可以借景、缩景,把远景与近景巧妙地结合为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这是十分成功的。

 

(五)山石、小桥流水树木、花卉、建筑汇于一起,显得内容非常丰富。



北京四合院有什么特点?

 

所谓合院,即是一个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中心为院,这就是合院。合院在北京胡同中,东西方向的胡同,南面一大排,为南面的合院;北面一大排,为北面的合院,一户一宅,一宅有几个院。合院以中轴线贯穿,北房为正房;东西两方向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所以叫做倒座。一家人有钱,人口多时,可建前后两组合院南北相连。再有钱人家摆阔气,可以建设三个或四个合院,椅为前后相连,在合院中植花果树木,以供观赏。

 

合院小者,房屋13间;大者,一院或二院,25间到40间。房屋都是单层。厢房的后墙为院墙,拐角处再砌砖墙。大四合院从外边用墙包围,都做高大的墙壁,不开窗子,表现出一种防御性。全家人在合院里,院中住的人十分安适,晚上关闭大门,非常安静,适合于以家族为中心的团聚生活。到白天,院中花草树木,十分美丽;夜里花香,空气清新;晚间家人坐在院中乘凉、休息、聊天、饮茶,全家合乐。

 

四合院住房分间分房,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房;小姐、女儿住后院。各不影响。

 

北京台院设计与施工较易,所用材料简单,不要钢筋与水泥,青砖灰瓦,砖木结合,混合建筑,以木构为主体标准结构,重量轻,如遇地震,也不害怕。整体建筑色调灰青,给人印象十分朴素;生活舒适。

 

以北京为主的周围地区四合院,以中轴为对称,大门开在正房方向的东南方向,大门不与正房相对。也就是说,大门开在院之东南。这是根据八卦的方位,正防座北为坎宅,如做坎宅,必须开巽门,“巽”者是东南方向。在东南方向开门,财源不竭,金钱流畅,所以要做“坎宅巽门”为好。因此,北京四合院大门开在东南方向。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络整理,只为学习交流,若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12

往期精彩内容

最全中国古家具,看完才知家具事!(图文)

古家具辨伪十六式(图文)

端庄清雅的新中式别墅设计[四合茗苑](图文)


古建爱好者必看的经典古建筑剖视图(图片)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