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建筑设施价格联盟

iTsinghua学堂 · 动态 |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回到家乡,与镇海中学学子畅谈学术人生与大国能源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人物名片

倪维斗

能源动力科学家。祖籍镇海,中共党员。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1932年出生于上海。1950年入清华大学,1991年当选为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62年至今就职于清华大学。

11月20日

镇海籍动力机械工程专家,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一行来到镇海中学,为镇中学子做了题为“学术人生与大国能源”的精彩讲座。


当83岁的老院士走进报告厅的时候,早早等候在镇海中学第二报告厅的学生起立报以最热烈的掌声,掌声持续了1分钟左右。我们简单估计一下,天然气、核电这类能源有多大的潜力……”倪院士围绕“做人、做事、做学问”三个角度开展讲座,整整讲了两个小时,中间只喝了一口水。




倪维斗院士现为中国能源学会会长,是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能源战略与技术工作组中方组长,历任清华大学热能系、汽车系主任,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等。倪院士桃李满天下,仅在清华大学就培养了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四十余名,其中多数已是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还有工程院院士。



本活动也是iTsinghua学堂系列巡讲活动第二次走进镇海中学。上个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iTsinghua学堂即指清华学堂,是清华大学建校初期的主体建筑,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清华人,时至今日早已成为清华的一个标志。iTsinghua学堂与实体的清华学堂相对应,同时“i”有“international(国际化)”“innovation(创新)”“interdisciplinary(跨学科交叉)”“identify(定义)”等涵义,意在全方位展示清华的国际化建设、创新创业、在线教育等最新发展,同时鼓励中学生发现清华的趣味所在,“你的清华你定义”。

1932年10月,倪维斗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工商世家。18岁那年,意气风发的他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考入了清华大学机械系。19岁到25岁,28岁到30岁曾两度留学苏联。“‘我不知道’‘哪儿是厕所’……到学校前,我只会讲几句俄文。”回忆起那段留苏时光,倪维斗说,那时一篇课文要念几十遍,念到能读顺了为止,有时同屋的苏联人都说“我都能背出来了,你还在念呐!”


留苏的那些中国留学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出类拔萃的成绩给苏联的老师和同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而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生动的教学方式及苏联厚重的文化,也让倪维斗逐步走向成熟阶段。“这种环境造就了我乐观、率真的性格和单纯的内心,也给我的科学知识、科研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国后好好工作,。”倪维斗踌躇满志,可一直到1978年,科学的春天才真正来临。


那年,倪维斗已经46岁了。


回首几十年被蹉跎的岁月,倪维斗至今仍感痛心:“当时时间紧迫,再不做点什么,实在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国家对我的培养!”已过不惑之年的倪维斗,以年轻人的活力与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来。而他积蓄了几十年的能量,像火山爆发一般不可抑制地喷发出来。倪维斗感叹那是自己的第二次青春。


这些年来,倪维斗一直从事热力学涡轮机系统和热动力系统动态学方面的研究,全面系统地发展了复杂热力系统及其关键部件的先进建模方法和一系列新的控制策略;在建立大型火电机组性能与振动过程在线监测与诊断系统中做出了重要创新性成果;解决了先进燃气轮应用中的关键问题;率先研制了燃气/蒸气联合循环的仿真装置。


“能源、动力事业是中国持续发展的关键,燃气轮机及其系统肯定是21世纪新的能源系统的核心。因此,每一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科研和教学人员,都将有广阔的舞台。”倪维斗对在座的镇中学子说,“你们长在一个好时代,一定要把学习底子打好,切莫蹉跎岁月。”他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镇中学子选择清华,选择热能工程系,助力中国能源动力事业的发展。



“勤奋、乐观、真诚、实事求是、助人为乐是做人的准则。进而,争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是行动的指南。”倪维斗还拿出2005年写的文字,与镇中学子共勉。


他说,要把别人的优点放大一点,乘上1.2,把别人的缺点缩小一点,乘上0.8;而对于自己,则要把优点乘以0.8,把缺点乘以1.2,这样你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东西,心里就很平衡了。而只有心态平衡,找准了定位,才能更好地工作,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


“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多想事情、不要让脑子空了,团结和协作精神很重要。”青春时期,可能时常茫然或困惑,倪维斗再次寄语镇中学子要珍惜时光。留苏的求学经历、对能源动力事业的孜孜以求,折射出倪维斗精彩人生的每一瞬间。而整场报告会阐述的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也道出了倪维斗对镇中学子的期待。


“我爷爷奶奶以前一直生活在庄市的,虽然我不是在镇海出生,也没有在镇海生活过,但我从未忘记,我的根就在镇海。”报告会结束后,这位镇海籍院士行走在镇中的校园里,感受着故乡的美丽。他说,只要有机会,一定为家乡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文章来源:镇海中学、镇海新闻网

———————

清华招办官方微信号:tsingerhua

人生若只如初见,扫码之后天天见!


随时随地,清小华将一如既往为大家提供最新鲜的招生资讯。我在清华等你来!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